欢迎光临3V试卷,这里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学科素质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 高三 高中学段!
当前位置: > 高中学段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学科素质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全文共 7 页,默认阅读 1 页
礼泉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学科素质调研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战国时,寒微之士苏秦“佩六国相印”,出自他国的游士蒙恬拜为秦国内史,出自中下层的白 起官至秦国国尉。这说明战国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B.宗法制度彻底崩遗 C.官僚政治正式确立 D.军功爵制影响深远 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岳麓书院藏秦简》律曰:“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 及到日月夙莫(暮),以相报,宜到不来者,追之。书有亡者,亟告其县官。不从令者,丞、令、 令史主者费各一甲。”由此可知,秦朝文书行政 A.因刑法严苛而激化矛盾 B.对基层官员分工明确 C.旨在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有利于保障政令畅通 3.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高祖之子)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 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每遇大议,皇帝甚至亲自到相府议政。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A.中央决策体系趋于完备 B.君主至尊地位稳固 C.中枢权力机制尚未稳定 D.宰相擅权现象凸显 4.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 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下表为刘裕的霸府僚 属出身占比表。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24.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 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 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B.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 D.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2分) 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适应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康熙帝在位时,曾组织中西方科技力量测绘了地图。 雍正帝继位后,继续任用西方传教士重新编绘《十排皇舆全图》。《十排皇典全图》北起北冰洋,南 到海南岛,东北濒海,东南至台湾,西抵黑海与地中海交汇处。图中以北京中经线为本初子午线,韩 线也以北京居中。图上的行政建置,以不同的符号着不同的颜色表示,如北京为凸,橙色;全国各府 为框,黄色(各省首府则加贴红纸签注省名)等等,共以五级符号加以区别。图中自长城以南,凡重 要关隘、卫、堡、城、镇、营、讯均贴黄纸浮签,用汉文标注出驻扎官兵人数。如在东南沿海及台湾府 属地黄纸浮签较多。 摘编自孙果清《深藏内府、密不示人的清雍正朝< 十排皇奥全图> 》 材料二:康熙帝在通制沙俄入侵和划定边界过程中,于1686年开始修订《大清一统志》。1708 年,以传救士雷孝思、托马斯等为主力,实测编暴了《皇舆全览图》。乾隆末年,与毗邻西藏、新疆等 地的国家划定清晰的线状边界,并以条约确认。嘉庆时,参校乾隆至嘉庆地图变更状况绘制成的 《皇與全图》,有经纬网,空间的点、面、线、军人、官吏、民众与城池、村镇填充。图中边疆地区内容 增加,如蒙古统部在原25个地区外,增加了喀尔喀、察哈尔等6个地区,统部机构增加旗分、封爵、 属部、驿站四门。疆界北到外兴安岭,西到帕米尔和后藏的阿里地区,东到库页岛,南到南海,中国 疆域的空间最终奠定。 一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排皇奥全图》的特点。(7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疆域地图绘制的意义。(8分)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县自治列为训政时期的重要工作。此后政府制定了大量关于 县自治的法规、制度等。根据1929年的《县组织法》规定,将县以下分为四级:区、乡(镇)、间、部, 各级长官由各级公民选举产生,并计划1930年内依照县组织法完成县组织:1932年底以前调查户 口、清丈土地完毕:1933年底各地完全建立自治机关;1934年底以前完成县自治。而河北省1934 年才开始调查户口,其他省直到抗战爆发还不知省内人口几何。1935年,国民党承认推行县自治 的失败。 ·一摘编自王兆刚《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 材料二:1933年1月10日,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指出:“一切工作耍 推动支部去进行,建立起中心和模范支部,务使支部成为工厂作坊乡村街道群众中和其周国一切科 众政权武装组织中强有力的领导者。”同年3月,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召开闽、赣两省组织工作会议, 重点介绍和推广了模范党支部一兴国县高圩区黄岑乡党支部的经验。党支部在土地苹命斗争和 苏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农团的工作,积 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 一摘编自张明楚《中国领导人基层组织建设史》 材料三:1958年之后,逐渐建立起以“政社合一”为特点的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既是农村基 层政权机关,又是农村经济单位,还是基层军事组织,负责管理公社内的生产建设、财政、粮食、贸 易、民政、文救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民事纠纷等一切公共事务。1982年宪法确立了“乡政村治” 模式,改公社为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农村基层政权,乡以下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实行村民自治。同 时,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基层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社群组织等在乡村治理中 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由此,中国乡村社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1978-1988年)。 摘编自吕云涛《新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60年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县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 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乡村治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7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发展是任何一个追求现代化的国家和民族积极的历史实践及其社会进步的过程,而发展 所面临的主体与环境、理想与现实、手段与目的、条件与愿景、收益与代价等之间的矛盾及其在不同 订 时空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又决定了发展的步骤和实现必然是一个需要始终面对并有效回应各种风 险挑战乃至困境危机的艰难复杂的历史奋斗过程。因此,把发展和安全统筹起来,在遮求发展的同 时守好安全底线,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达成发展目标,既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任何一个国 家和民族必须切实遵循的现代化建设规律。 一摘编自冯鹏志《深入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现代史上“安全和发展”的问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 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线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A2.D3.C4.C5.B6.B7.A8.D 9.C10.B 11.C12.B13.D14.C15.D16.C17.A18.B19.A20.C 21.C22.B23.B24.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2分) 25.(15分)(1)特点:绘制持续时间长:地图范围比较广:以中国特别是北京为中心,突出皇 权:行政建置以符号和颜色区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7分) (2)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对西方的认识:有利于西方科技传人中国:有 利于维护国家主权:莫定了中国骚域空间和版图。(每点2分,答对任意四点得8分) 26.(25分)(1)主要内容:制定自治法律:设立四级自治机构:进行民主选举。(每点2分,答 对任意两点得4分)原因:面临局部侵华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国 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统一,军阀割据,难以在地方实施:同民政府的腐收无能,一党专政,使县 自治难以有政治,经济支持:制度设计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难以实施。(每点2分,答对任 意两点得4分) (2)特点: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支部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注重经验推广:涉及工作层面 广。(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影响: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 设: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为以后的基层治理提供重要借 鉴。(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3)变化:由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改为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乡政村治”的模式:乡村治 理主体逐渐多元化:农民参与政权和经济社会生活的自主性增强。(每点2分,答对任意 两点得4分)作用:促进乡镇政权的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适应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答对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27.(12分)示例:论题:安全与发展相互依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2分) 阐释:安全是发腰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20世纪50年代,在两极格局的国际背 景下,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励,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一边倒“的方针,开展抗美援朝战争,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侣导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营造了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为拓展发展的国际空 间,经过努力,中国取得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束中美长期敌对状态并与美国正式 建交、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等外交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国家安全保证。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人新时代以来,固绕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和 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方位和平外交,发起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侣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积极的 回际关系保证。随着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大为增强: (8分) 总之,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 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的情得分)
本页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学科素质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
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
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可能有诸多瑕疵,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