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V试卷,这里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历史 高三 高中学段!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 > 高中学段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pdf
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 高三 高中学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文档下载。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C.促进了中原人口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一轮复习第1一13讲)一、选择题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
多多购物淘宝购物京东购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全文共 19 页,默认阅读 1 页

—继续阅读及下载—

文本内容:
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一轮复习第1一13讲)
一、选择题
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
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
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整类及昆虫,出土了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
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
A.稻谷是唯一的粮食作物
B.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
C.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D.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
3.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
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
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
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都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6.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
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7.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
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
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康皆满”,客观
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项错
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设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
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
7.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
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
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
“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
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
除D项。故选C项。
8。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
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
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
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
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
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
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9.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带推崇唐代某位
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等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
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道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
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
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
项。
【点睛】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
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摘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
评析)
10.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宫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
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改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
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
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
及防止权力的源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
(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
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的,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
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故
选A项。
【点睛】本题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
广告

本页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

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

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可能有诸多瑕疵,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Copyright © 2023 - 2023 vvvsj.com 3V试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220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