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V试卷,这里是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 高三 高中学段!
当前位置: > 高中学段 > 高三 > 高三语文 > 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全文共 11 页,默认阅读 1 页
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 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一5题。 材料一: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 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 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客易引起读 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 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 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 “物象”是眼晴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 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署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 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 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 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 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 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 鼠硕鼠,无食我泰。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 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 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 的“欲见回肠,断尽金护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 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 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 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 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 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 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C“并不可信”错误。原文“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选项说法太绝对。) 2.D。(D项强加因果。“感觉不同于唐诗”由蒋助提出,“由外界景物引起了内心的感发”由叶 嘉莹提出,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3. C。(C项由柳树的变化引起内心的凄怆,属于见物起兴:A项句意为“我心并非青铜镜,不可 美丑全包容。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借“鉴”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意,是由心及 物:B项写“女子登上残破的墙垣,远望男子的方向,不见心爱的人,伤心不己”,不属于见物 起兴:D项直陈采芣营时的劳动场景,不属于见物起兴。) 4. ①首先提出词中有比兴寄托的深意的观点:②接着对“比”“兴”进行解释,运用举例论证详细 解释了中国诗歌见物起兴的传统和以此例彼的方式:③再比较了作为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 “比”和“兴”的不同:④最后分析了“比兴”从古诗的心物交感到“言在此意在彼”的含义演 变过程。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 ①“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即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 ②“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昨天夜里秋风吹调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 楼,纵览天涯之路。王国维由这句词,引发了对于古今做大事业的人应该苦苦求索,坚定执着, 立志高远的联想和感受。王国维的这一解释是读者在解读诗词时,近于兴的阐述。 【评分标准】能写出“兴”的含义1分,分析I分:再结合王国维的诗进行分析阐发2分。 6. B。(“这些都凸显了人情的冷漠”错,村民们确实各有难处,而“砸骨头”是当地的民俗,在 当地人看来,既豪迈又公正,是男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7.A。(“‘河水哗哗地流’,太阳‘照亮了河对岸那陡峭的黛色山壁'”等语句暗示着两人在决 斗时愤怒的心理特点”过度解读,景物描写的整体色调是明亮的,预示着干群关系的和谐转变。) 8. ①体谅村民、心地善良:当村民交税有困难时,选择让步,甚至垫出自己的钱。 ②直率、易躁、有血气:在与会计的对话中,火气渐涨,摔算盘,两人矛盾逐渐升级。 ③大度、耿直、有脆弱面:与会计“砸骨头”后笑着和解,表现出村长的大度与耿直:酒后流露 心声,表现出村长坚强隐忍的外表下,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委屈的苦水。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9.①使情节摇曳多姿且富有张力:情节大体相同是为了表现村民们不愿交税的共同心理,而富于变 化又促使村长、会计情绪爆发,引出下文的决斗一一砸骨头。 ②有利于刻画村干部形象:刻画了村干部一心为公,体恤百姓,隐忍而又有涵养的性格。 ③有利于表现主题:村长一次一次的碰壁,表现了艰难岁月中农村基层干部的无奈与担当。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HQ 【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C。(不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固”是“牢周”的意思。) 12.C。(“拒绝弘范招降”错,应是“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 13. (1)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一定要尽力。 (采分点:“世道”,作动词,改变社会状况:其,恐怕,大概:其,一定:勉,尽力,努力。) (2)现在元军兵分三路击鼓前进,已经攻破京城郊区,逼近内地了。 (采分点:“鼓”词类活用,击鼓:破,攻破:薄,逼近。三个字各1分,整体句意1分。) 14.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③认为依靠正义与民众,国家或 许还有希望。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 15.B。(“表明自己北上抗敌,恢复中原的心愿不久便可实现”错。) 16.①首句用设问手法,提出了“宋朝的国势还是如日中天吗?”这一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 读者思考,表达了词人对国势衰颓及朝中人材平庸无能的忧虑。 ②“谁作长城坚壁?”“此恨何时雪?”“岂无高卧贤杰?”上阙最后连用三个问句,一连串 问题的抛出,增强了责问的语气,淋漓尽致地宜泄出心中的愤激之情。 ③“狂虏何劳灰灭?”此处反问表达了敌寇最终会被消灭的信心,但这番信心与后文“叩阍无 路”的苦闷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增添了全诗的“愤”和“悲”。 【评分标准】第一点答出设问1分,分析作用1分:第二点答出连续三问1分,分析作用1分:第三 点答出反问1分,分析作用1分,共6分。 17.(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奈何取之尽辎铢用之如泥沙 (3)示例一: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示例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有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8.①独当一面②一鸣惊人(大放异彩)③亲密无间 【评分标准】每写对1个成语给1分,共3分。 19.良师出高徒,相信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那在实际教学中你有什么收获、困难、挑战? 【评分标准】承接上文“我希望…”表达祝福意“相信愿望会实现”1分联系下文“收获” “困难”“挑战”各1分。 20.D。(D项和“新成员”的引号都表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否定。) 21,该行通过安排并购交易和承销新股,帮助公司筹集资金,并为各种棘手的金融问题设计(提供) 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两处语病,各2分:一处缺主语,加上“该行”:一处搭配不当,将“建立”改为 “设计或提供”,其他与“解决方案”搭配妥当的动词亦可。 22,①一旦评级被大幅下调②也不外乎此(正是如此操作)③倒闭命运即将降临 【评分标准】每句2分,共6分。意对即可。第2句从正面回答或反面回答均可。 23.写作 【参考立意】 ①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②成熟意味着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能够接受彼此的差异。 ③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认识到差异,也接受差异。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 “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作答,他的对策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挥而就,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 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
本页是浙江省重点中学拔尖学生培养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
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
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可能有诸多瑕疵,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