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V试卷,这里是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 高三 高中学段!
当前位置: > 高中学段 > 高三 > 高三语文 >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文档全文为 15 页,默认阅览 1 页,阅读全文请先下载!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 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和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粘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 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梅新林教授提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问世于前“新红学”时期,属于“旧红学” 时代的产物,但若从理论创新的前沿与质量而言,则显然应该纳入“新红学”范畴,甚至较之 胡适、俞平伯、顾颛刚的“新红学”更为前沿(当然,提出这一看法,其实已经把“新红学” 等同于现代红学了)。不过,胡适等创立“新红学”时,没有将批评的矛头对准王国维,而 是针对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梅教授认为,像王国维这 样超越时代的学者、作家以及作品、思想,固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也会带来很多困惑 因而不知如何在时代中进行安置,所以胡适对其避而不谈,也可以理解。对此,笔者认为,这 种回避,一方面是时间因素,可能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的时间过早,是在1904年发表, 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在1916年发表,所以找时间相对靠近的对象来商榷,这是习惯 的做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商榷与对话的前提是两者目标一致。归根到底说,素隐和考证其 实都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都是在小说外寻找现实的本事。,王国维没有涉及小说的本事问题, 胡适等人就不便与王国维展开对话。而索隐派毕竟也在进行本事研究,故而双方可以进行商 榷,这样的商榷也是有价值的: 考证派“新红学”后来是以胡适和俞平伯的成果为早期代表,梅新林教授评价“新红学” 时认为应该从“历史的批评”“艺术的批评”“思想的批评”这三个层次来评价研究文 艺作品,并得出结论说:胡适的批评偏历史,俞平伯的批评偏艺术,而王国维的批评偏思想,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评分标准制定参考 1.D 【解析】D项移花接木,“文学内化于历史”不是“忽略历史语境研究”的结果,而是“放 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的结果。 2.D 【解析】A项,说法绝对,纷争不一定发生在结论“针锋相对”的派别之间:结论有所不同也 可能发生纷争:B项,立场错解,“大力提侣回归文本和文学特性”错,原文说“研究回归文 本、回归文学特性”会导致“传统的趣味主义”“以所谓的审美非功利,来遮核对历史、对 意识形态的诊断”,这是作者所反对的:C项,无中生有,“故意”原文无据。) 3.A 【解析】A项论点错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者对学术争论意义和原因的认识”错误,材 料一第一段只分析了原因,未谈及学术纷争的意义。 4.①将红学的历史学、思想、文学研究对象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对其进行考察:②把红学研究 的眼光扩大到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扩大到整个世界史的学术趋势中。(每条2分 意思对即可) 5.价值:①“新红学”考证派,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进行关于本事研究的对话和商榷, 具有《红楼梦》的历史学研究价值:②“新红学”研究有的偏于历史,有的偏于思想,有的偏 于文学,它们有机融合,可望实现研究范式的突破。优势: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研究 所用材料“人人都知道”,所用方法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其本事批评较有说服力。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6.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反映出农村封闭落后,教化不足”错误,文章着 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融治的关系。 7.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曲折有致”错误,全文重细节而不注重 情节,重生活情趣而不注重人物命运,弱化情节是本文的独特风格。 8.①第一处:朴实率真,他用人间常理去判断神话传说的真实性,可见其憨厚朴实、直率直 实。②第二处:向普好礼,只要二老爹的孙女儿吵嘴,他就会想起街上小姑娘的友好懂礼, 可见他也是一个平和善良、懂礼识礼的人。③第三处:睿智达观,面对张大嫂的戏滤,他只 是笑着自语,不计较不争辩又智慧打越,可见他既睿智达观又开朗风趣。(每点2分,若有 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语言清纯优美,画面感强:质朴生动,多用口语,充满乡土气息,体现了诗化小说平 淡朴讷的创作特点。(3分)②菱荡风景宁静优美,民风质朴醇厚,人们的生活恬淡自足, 景物与人物相互映村,和谐美好,共同构成了作者心目中纯美的菱荡风俗画,这正体现了作 者对故土家园、人情人性平淡朴讷之美的深情歌颂和春眷依恋。(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各3 分,分析合理即可给分) 10.C 【解析】“便”是“有利”、“适宜”的意思:“太子入”是主谓结构,“致命”是下对上的谦 辞,所以从此处断。 11.B 【解析】《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12.D 【解析】“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错,昭常是奉楚襄王之命驻守东地,子良说昭常假托王 命只是托辞。 13.(1)不能给(东地)呀。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 援。(“与”,给、给予,1分:“西”,方向名词作状语,向西,1分:“救”,救援、帮助,1 分,句意1分。) (2)(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 是不义。 (“隘”,阻挡、阻止,1分:“弗”,不1分:“夺”,夺取、强取,1分:句意1分。) 14.子良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昭常率兵驻守东地:景鲤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共三 点,每点1分。) 译文: 楚襄王为太子的时候,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回国即位。 齐王阻止说“给我楚国东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给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 说:“我有一位老师,我回去问问他。”太子师傅慎子说:“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 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 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楚太子回国。楚太子归国后, 即位为楚王。齐国派出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东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使者来索取 东地,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柱国子良进宫 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万乘大国齐国而又不给, 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法跟诸侯订立盟约。我认为先割让东地,然后再攻打下来。割让土 地,这是讲诚信:攻打齐国,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给齐国。”子良出来,昭常进宫 拜见楚王。昭常说:“不能给(东地)啊!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阔才被称为万乘之 国。现在失去了五百里东部土地,是丢失了东部一半的土地。这样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却 没有千乘兵车的实力,这样不行。所以我说不能给它。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昭常出来,景 鲤进宫去见楚王。景鲤说:“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 求西行向秦因求取救援。”景鲤出来,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把三个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诉 了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慎子说:“请您听我 解释,而大王将会看到确实应该这样做。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兵车五十乘,向北到齐国进 献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去守卫东地。在派出昭常的 第二天,派景鲤率领五十乘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这方法很好。”子良到齐国 去,齐国派使者率领军队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的职责是守卫东地,将会 与东地共存亡。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 “我是亲自从我们大王那里接受命令,来向您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一定是昭常伪造 我们大王的命令,请您攻打他,”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讨伐昭常。还没有到达东地的疆 域,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西部边境,说:“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 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十分害怕。于是就 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国和解,以此来解除齐国的祸患。楚国不费一兵 一卒,却保全了东地。 15.B 【解析】(“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错误,应是从侧面对高适的称赞。) 16.①领联认为高适可与曹植、刘桢并驾齐驱,这是对高适的文学才能的赞美。②但也认为高 适在楚蜀统领军队未尽全力,委婉的指出高适在军事能力上也存在不足。(每点3分) 17.(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示例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混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示例二: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示例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示例四: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示例五: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意《苏幕遮》) 示例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等,符合 默写语境要求即可。
本页是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
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
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可能有诸多瑕疵,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